宝书网

宝书网>雨巷 > 偶成(第1页)

偶成(第1页)

阅读指导

此诗创作于1945年5月,收录于《灾难的岁月》。诗人在经历了牢狱生活后,在经过漫长的8年对于胜利的期盼之后,在经历了第二次婚姻的幸福与伤痛之后,仍保有一份赤子之心,他坚信“一切好的东西都永远存在”,并且为了这一天的来临欢欣鼓舞!

诗人选择了“春天”这个意象,伴随着冰雪消融、春回大地的诗句,给人以热情洋溢的感觉。

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,

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,

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,

再听见明朗的呼唤——这些迢遥的梦。[1]

诗人再次使用了冰的意象,突出当冰雪消融,美好的事物会再次来临,就如同“花一样重开”。表明诗人虽历经磨难,但痴心不改。

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,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,

这些迢遥的梦!

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,

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。

诗歌鉴赏

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即将全面胜利之时,诗中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,充满了对于美好生命的礼赞,更充满了诗人在坎坷崎岖的命运面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。诗人在创作的后期已经脱离了反复吟咏的“沉哀”,他积极关注现实,放眼于更广阔的空间,不再将笔触局限在狭小的个人感悟之中。所以这首诗中,诗人选用了很多正向的、富有感染力的词汇,表达出一种欣喜、希望与坚定。诗人用平凡中的美好事物来传递这种感情,如因“生命的春天”到来,“古旧的凝冰”自然解冻,诗人看到了“灿烂的微笑”,听到了“明朗的呼唤”,在诗人所营造的梦幻世界中,这些意象的组合让读者生成了完整的主观感觉,从而诗人暗示出一种寄托在这些美好事物上的深情寄托的希望。诗人坚信这些美好的东西一定永存。这正是诗人在经历了半个世纪时光之后的感悟,好比一个大彻大悟的高僧一样,既洞悉世事,又怀抱理想。诗人用散文一样的笔触写出了世间最平实的道理,正所谓于平淡处见真情。

注释

[1]发表在《香港艺文》时,第一节诗的二、四两句: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和明朗的呼唤……

www.novelser.com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